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中國上市公司企業家能力指數

中國上市公司企業家能力指數

發布時間:2022-09-23 09:10:12

❶ 北交所指數叫什麼

北交所暫時沒有指數,主要原因是股票還比較少。
「北交所上市股票數量滿100隻」或成為北交所指數推出的合適時機。根據科創50指數的經驗推算,指數推出時間可能在半年到一年後。
在業內人士看來,北交所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以創新層為潛在上市公司標的池的公司數量充裕,北交所市場將持續擴容。
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共計81家。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後備軍資源十分豐富。安信證券在研報中稱,截至2021年11月5日,共有249家公司表達了北交所上市意向,其中61家已受理、157家輔導中、8家已輔導驗收、23家尚未輔導。
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交所存在「層層遞進」的關系,使得北交所未來有非常大的想像空間。Wind數據顯示,截至到11月17日,創新層有1229家,基礎層有5804家。
擁有規模如此龐大的後備軍,北交所擴容箭在弦上。因而,適時推出北交所指數產品有重大意義。

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主要思路是,嚴格遵循《證券法》,按照分步實施、循序漸進的原則,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堅持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京證券交易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北交所定位「中小創新企業」,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

❷ 什麼指標可以評價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

上市公司獲利能力主要從公司經營活動獲
利能力、投資活動獲利能力以及綜合獲利能力進行
分析。
(一)
評價上市公司經營獲利能力的指
標分析
評價經營獲利能力應從經營活動流轉額的初始
獲利能力、經營活動本身的獲利能力和經營活動流
轉額的最終獲利能力三方面進行分析。
反映公司經營活動流轉額的初始獲利能力指
標,
可以用銷售毛利率表示,
即銷售毛利與銷售收
入凈額的比率。公司營業利潤形成的基礎是銷售毛
利,
它反映了對經營期內期間費用的承受能力,

售毛利率體現了公司的獲利空間,
通過指標對此可
以揭示公司在定價政策、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優劣勢
和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實力。
反映公司經營活動本身的獲利能力指標,
可以
用營業利潤率表示,
即息稅前利潤與銷售收入凈額
的比率。公司經營活動本身的獲利能力來源於稅前
利潤,
同時,
受公司資本結構不同的影響,
即使在
其他條件相同時,
財務費用水平也有所差異。
關鍵在於風險的高低有別。通常高報酬必然伴隨著高風險。投資人比較業績時不應忽略了風險因素。風險高低該如何衡量呢?貝他系數(beta)、波動值(volatility)、夏普指數(sharpe)是較常用的評估方式,前兩種數值越大,代表風險越高,夏普指數越大,則代表風險承擔得越值得。
貝他系數是用來衡量單一股票或者基金與參考指標間的相對變化關系。舉例來說,某隻基金的貝他系數是1,就是指這檔基金凈值變動的比例等於大盤變動的比例,當大盤上漲10%時,這只基金會上漲10%;反之,當大盤下跌10%時,這只基金也會下跌10%。

❸ 什麼是中證中央企業100指數

長信中證中央企業100指數(LOF),基金代碼:163001,是由長信基金推出的混合型基金。主要進行被動式指數化投資通過嚴格的投資紀律約束和數量化風險管理手段追求基金凈值增長率與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之間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的最小化力爭日均跟蹤偏離度的絕對值不超過%年跟蹤誤差不超過%以實現對標的指數的有效跟蹤。


❹ NYPC卡貝基金的NYPC中國指數

NYPC中國海外中小型企業增長潛力股指數旨在跟蹤高增長中國中小盤 海外上市公司的表現。這些上市公司主要選自於319家在美國、香港、加拿大、歐洲、新加坡、日本、韓國等主要海外證券市場上市且市值介於五千萬美元至十五億美元的中國公司。 卡貝基金很榮幸能為具有國際視野的投資者提供這樣一個追蹤中國海外上市公司表現的平台。本股指的主要特點在於成分公司均具有強勁業務增長及持續盈利能力的特性,同時,他們的銷售收入50%以上均源於中國大陸內需市場,能夠更為充分有效地體現未來中國經濟在主要支柱行業內的迅猛發展。
NYPC中國海外中小企業增長潛力股指是以美元計算,使用市值加權法來衡量每支股票的權重。入選公司市值在5千萬至15億美元間,其中從5千萬美元至10億美元的小盤股佔77%左右;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的中盤股佔23%左右。這些成員股的銷售收入增長須至少高於中國每年GDP兩倍,並持續盈利,平均每日交易值須不低於五十萬美元並具有至少30%以上的流通股盤。該指股由卡貝基金創立,計算並進行維護。卡貝基金資的指數委員會將作為該指數的管理者持續審查篩選符合該指標資格的公司。
該指數委員會將每半年即每年一月及七月審查該指數構成,也將對因公司重大事項例如並購、增發、摘牌、破產等引起的指數成員變化根據編制規則進行調整,任何對於編制規則的改變將在實施前提前至少10個交易日公布。

❺ 工農商學兵的中國夢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實現中國夢是當代中國的最大政治,需要依靠群眾、集中民智、匯聚民力。如果把中國夢比作宏偉大廈,千萬個夢想就是讓大廈屹立的一磚一瓦,而人民群眾則是大廈的奠基人、施工者。千萬個自信匯成中國夢的精神源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或是財富的累積、事業的成功,或是佳人相伴、身體健康,甚或祖國強大,收復疆土,如果對夢想不真信、不篤定,在行動上就會有偏差、有錯誤。信心比黃金更貴重,不相信夢想可以成真,則夢想就會逃離;國人不相信「中國夢」可以成真,則事業就會崩塌。「中國夢」是強國夢、發展夢、幸福夢,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可以相信、可以追求並能夠親身體驗的夢想。只有讓圓夢的自信成為全社會的價值取向和自覺追求,才能匯聚「中國夢」的精神能量,才能讓「中國夢」在祖國每寸土地落地生根。千萬個踐行匯成中國夢的強大力量。「大河沒水小河干」 、「小河有水大河滿」,個人夢與中國夢是互為依存的共同體。社會的每個「細胞」都不能放棄對肌體健康所負有的責任,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也離不開社會每個「細胞」的良性運轉。只有將個人的成長夢、事業夢融入到「中國夢」當中,夢想才有成真的可能。建築工人修橋築路,在圓城市的發展夢;教師授業解惑,在圓孩子的教育夢;醫生救死扶傷,在圓病人的安康夢……我們每個人既是追夢人,又是圓夢人,做好本職工作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只要人人為夢想貢獻心力,「中國夢」的偉大征程定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千萬個認可匯成中國夢的現實成果。古人雲「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法寶,經濟騰飛、改革推進、民生改善,任何一項事業的成效,群眾最有發言權,因為群眾最看重實際,只有群眾認可的、滿意的,才是實現「中國夢」的最終成果。在全民共築中國夢的新形勢下,只有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多辦惠及民生,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事,才能讓偉大的「中國夢」照進現實,讓群眾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感受更實在的幸福生活,得到群眾真心的擁護和支持。
忠誠和責任是對於每一位領導/黨員/幹部的一種考驗。一個國家民族都要自己靈魂和精神,一但失去了這些,一切希望都將成為泡影。中國夢就是民族之魂。軍隊/黨政團體/工農商學兵各行業都必須強化這一意識,增強責任意識。作為一名軍轉幹部,我們很愛黨也更愛國家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所謂鄉鎮其實就是原來的公社。工農商學兵,五業齊發展,就業在門口,人人鐵飯碗。前景無限好,華西是樣板。後面這句有點道理。最新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企業家能力指數報告2014》顯示,總經理不具有獨立性、董事長職責不清晰以及董事會結構未理順,國內上市公司企業家能力水平總體偏低。其原因主要在於:一是CEO不具有獨立性,是附屬角色;二是董事會事實上不具有選擇CEO的權力,難以選擇高能力的CEO。因此,提升董事會和CEO獨立性,提高中國上市公司企業家能力需要引起政府、企業和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❻ 有關企業的發展能力分析指標

股東權益增長率與凈利潤增長率的比較,若某年的凈利潤增長率高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增強

一、銷售增長率

1、什麼是銷售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是指企業本年銷售增長額與上年銷售額之間的比率,反映銷售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增長率=本年銷售增長額÷上年銷售額

=(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

2、銷售增長率分析

(1)銷售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擴張增量資本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

(2)該指標越大,表明其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3)銷售增長率的趨勢分析和同業分析

(4)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Image:銷售增長率計算.gif)×100%

98年銷售額16944.28萬元,99年18294.2萬元,2000年19248.58萬元,

三年銷售平均增長率=

3、銷售增長率與資金需求關系的討論

(1)銷售百分比法確定融資需求

= 1 \* GB3 計算敏感項目的銷售百分比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66.67%

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6.17%

= 2 \* GB3 根據銷售增加量確定融資需求

(本年銷售額3000萬元,計劃新增銷售額1000元,計劃銷售凈利率為4.5%,股利支付率為30%)

外部融資需求=資產增加-負債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1000×66.67%-1000×6.17%-3000×(1+33.33%)×4.5%×(1-30%)

=666.7-61.7-126

=479萬元

(2)銷售增長與外部融資的關系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 :銷售每增長一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

由於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基期銷售額×增長率×(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基期銷售額×(1+增長率) ×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因此,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外部融資需求÷新增銷售額

=外部融資需求÷(基期銷售額×增長率)

=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66.67%-6.17%-[(1+33.33%)÷33.33%]×4.5%×(1-30%)

=47.9%(=479÷1000)

如果銷售增長500萬元(增長率為16.7%),

外部融資額=500×[66.67%-6.17%-(116.7%÷16.7%)×4.5%×(1-30%)]

=500×38.43%=192.15(萬元)

外部融資需求不僅取決於銷售的增長,還要看股利支付率和銷售凈利率.

(3)內含增長率

內含增長率是不從外部融資,僅靠內部積累所能達到的增長率.

銷售額增加引起的資金需求增長.有兩種途徑來滿足:一是內部保留盈餘的增加;二是外部融資(包括借款和股權融資,不包括負債的自然增長)。如果不能或不打算從外部融資,則只能靠內部積累,從而限制了銷售的增長。此時的銷售增長率.稱為「內含增長率」。

設外部融資為零。

0=敏感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 ×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0=66.67%-6.17%-[(1+增長率)÷增長率]×4.5%×(1-30%)

增長率=5.493%

驗算:

新增銷售額=3000×5.493%=164.79萬元

外部融資額=164.79×(66.67%-6.17%)-3164.79×4.5%×70%=0

在內含增長率增長的情況下,公司資產不斷增加,其資金來源於負債自然增加和留存收益的增加.而負債自然增加的比率和留存收益增加的比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可能會發生變化.

(4)可持續增長率

①可持續增長率的概念

由於企業要以發展求生存,銷售增長是任何企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企業增長的財務意義是資金增長。在銷售增長時企業往往需要補充資金,這主要是因為銷售增加通常會引起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資產的增加。銷售增長得越多,需要的資金越多。

從資金來源上看,企業增長的實現方式有三種;一是完全依靠內部資金增長。有些小企業無法取得借款,有些大企業不願意借款,它們主要是靠內部積累實現增長。完全依靠內部來源支持的增長率.就是前面提到的「內含增長率」。內部的財務資源是有限的.往往會限制企業的發展,無法充分利用擴大企業財富的機會。二是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增長。從 外部來源籌資,包括增加債務和股東投資,也可以提高增長率。主要依靠外部資金實現增長是不能持久的。增加負債會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籌資能力下降,最終 會使借款能力完全喪失;增加股東投入資本,不僅會分散控制權,而且會稀釋每股盈餘,除非追加投資有更高的回報率,否則不能增加股東財富。三是平衡增長。平衡增長,就是保持目前的財務結構和與此有關的財務風險,按照股東權益的增長比例增加借款,以此支持銷售增長。這種增長率,一般不會消耗企業的財務資源,是一種可持續的增長速度。

可持續增長率是指不增發新股並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條件下公司銷售所能增長的最大比率。

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如下;

1.公司目前的資本結構是一個目標結構.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2.公司目前的股利政策是一個目標股利政策,並且打算繼續維持下去;

3.不願意或者不打算發售新股,增加債務是其惟一的外部籌資來源;

4.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將維持當前水平.並且可以涵蓋負債的利息;

5.公司的資產周轉率將維持當前的水平。

在上述假設條件成立時,銷售的實際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相等。

雖然企業各年的財務比率總會有些變化,但上述假設基本上符合大多數公司的情況。大多數公司不能隨時增發新股。據國外的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平均20年出售一次新股。我國上市公司增發新股亦有嚴格的審批程序,並且至少要間隔一定年限。改變經營效率(體現於資產周轉車和銷售凈利率)和財務政策(體現於資產負債率和收益留存率),對於一個理智的公司來說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當然,對於根本就沒有明確的經營和財務政策的企業除外。

平衡增長的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的關系如圖1所示。

Image:平衡增長分析.gif

可持續增長的思想,不是說企業的增長不可以高於或低於可持續增長率。問題在於管理人員必須事先預計並且加以解決在公司超過可持續增長率之上的增長所導致的 財務問題。超過部分的資金只有兩個解決辦法:提高資產收益率,或者改變財務政策。提高經營效率並非總是可行的,改變財務政策是有風險和極限的.因此超常增 長只能是短期的。盡管企業的增長時快時慢.但從長期來看總是受到可持續增長率的制約。

②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

1.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可持續增長率

限制銷售增長的是資產,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資金來源(包括負債和股東權益)。不改變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的情況下(即企業平衡增長),限制資產增長的是股東權益的增長率。因此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公式可推導如下:

(由於總資產周轉率不變,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由於資產負債率不變,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

=股東權益本期增加額÷期初股東權益

=本期凈利潤×本期收益留存比率÷期初股東權益

=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收益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期初總資產周轉率×本期銷售凈利率×期初權益乘數×本期收益留存比率

應注意,「權益乘數」是用「期初股東權益」計算的,而不要用期末權益計算。

[例]A公司1995至1998年的主要財務數據如表所示。(單位:萬元)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銷售收入 1000 1100 1430 1352.46

凈利潤 50 55 71.5 67.62

留存收益 30 33 42.9 40.57

股東權益 330 363 405.9 446.47

總資產 390 429 557.7 527.46

期初凈資產收益率 55/330=16.67% 71.5/363=19.70% 67.62/405.9=16.66%

收益留存比率 60% 60% 60%

可持續增長率 10%(16.67%×60%) 11.82% 10%

實際增長率 10% 30.00% -5.42%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初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6.67%×60%=10%

實際增長率(1996年)=(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

=(1100—1000)/1000=10%

其他年份的計算方法與此相同。

2.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

可持續增長率也可以全部用期末數和本期發生額計算,而不使用期初數。其推導過程如下:

由於:企業增長所需資金的來源有增加負債和增加股東權益兩個來源。

所以:資產增加額=股東權益增加額+負債增加額 (1)

假設:資產周轉率不變即資產隨銷售正比例增加

則有: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資產增加額=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 (2)

假設:銷售凈利率不變,

則有:股東權益增加額=留存收益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 (3)

假設:財務結構不變即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同比例增加

則有:負債增加額=期末負債×(股東權益增加額÷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4)

將(2)、(3)、(4)代入(1):

期末資產總額×(銷售增加額÷本期銷售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1+期末負債÷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令A=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總資產/期末股東權益

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銷售增加額)×A

銷售增加額= 基期銷售額×A/(1-A)

因此,

可持續增長率=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1-期末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

使用上例的數據.根據本公式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見下表:

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銷售收入 1000 1100 1430 1352.46

凈利潤 50 55 71.5 67.62

留存收益 30 33 42.9 40.57

股東權益 330 363 405.9 446.47

總資產 390 429 557.7 527.46

期末總資產周轉率 2.5641 2.5641 2.5641 2.5641

銷售凈利率 5% 5% 5% 5%

期末權益乘數 1.1818 1.1818 1.3740 1.1814

期末凈資產收益率 15.15% 15.15% 17.62% 15.15%

收益留存比率 60% 60% 60% 60%

可持續增長率 10%* 10% 11.82% 10%

實際增長率 10% 10% 30.00% -5.42%

根據可持續增長率公式(期末股東權益)計算如下:

可持續增長率(1996年)=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 –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本期收益留存比率)=15.15%×60%/(1-15.15%×60%)=10%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兩個公式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是一致的。

3.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

通過上面的舉例可以看出.可持續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是兩個概念。可持續增長率是企業當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決定的內在增長能力,而實際增長率是本年銷售額比上年銷售額的增長百分比。它們之間有一定聯系。

1)如果某一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上年相同,則實際增長率等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6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與1995年相同,1996年的實際增長率(10%)與根據1995年有關財務比率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10%)相同。這種增長狀態,在資金上可以永遠持續發展下去,稱之為平衡增長。當然,外部條件是公司不斷增加的產品能為市場歷接受。

2)如果其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增加,則實際增長率就會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7年權益乘數提高(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上升到30%,超過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由此可見,超常增長是「改變」財務比率的結果,而不是持續當前狀態的結果。企業不可能每年提高這4個財務比率,也就不可能使超常增長繼續下去。

3)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個財務比率有一個或多個數值比上年下降,則實際銷售增長率就會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例如,1998年權益乘數下降(其他比率不變)使得實際增長率下降到-5.42%,低於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10%)。即使該年的財務比率恢復到1995和1996年的歷史正常水平,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超常增長之後.低潮必然接踵而來.對此事先要有所准備。如果不願意接受這種現實,繼續勉強沖刺,現金周轉的危機很快就會來臨。

可持續增長率的高低,取決於公式中的4項 財務比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的乘積是資產凈利率,它體現了企業運用資產獲取收益的能力,決定於企業的綜合實力。至於採用「薄利多銷」還是「厚利少 銷」的方針,則是政策選擇問題。收益留存率和權益乘數的高低是財務政策選擇問題,取決於決策人對收益與風險的權衡。企業的實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決定了企 業的增長速度。因此,實際上一個理智的企業在增長率問題上並沒有多少迴旋餘地,尤其是從長期來看更是如此。一些企業由於發展過快陷入危機甚至破產,另一些 企業由於增長太慢遇到困難甚至被其他企業收購,這說明不當的增長速度足以毀掉一個企業。

再舉一個例子:

ABC公司19*1年有關的財務數據如下:

項目 金額 占銷售額的百分比

流動資產

長期資產

資產合計

短期借款

應付帳款

長期負債

實收資本

留存收益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合計 1400

2600

4000

600

400

1000

1200

800

4000 35%

65%

無穩定關系

10%

無穩定關系

無穩定關系

無穩定關系

銷售額 4000 100%

凈利 200 5%

現金股利 60

要求:假設該公司實收資本一直保持不變,計算回答以下互不關聯的4個問題

(1)假設19*2年計劃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需要補充多少外部融資(保持目前的股利支付率、銷售凈利率和資產周轉率不變)?

銷售增長率為25%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 [(1+增長率)/增長率]*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比率)

=100%-10%-1.25÷0.25×5%×70%=72.5%

外部融資=1000*72.5%=725(萬元)

(2)假設19*2年不能增加借款,也不能發行新股,預計其可實現的銷售增長率(保持其它財務比率不變)。

0=100%-10%-[(1+增長率)/增長率]*5%*70%

增長率=4.05%

(3)保持目前的全部財務比率,明年可實現的銷售額是多少?

可持續增長率=期初凈資產收益率*收益留存比率

=200/(1200+800-200*70%)*70%=7.53%

=200/2000*70%/(1-7%)=7.53%

銷售額=4000*(1+7.53%)=4301.2(萬元)

(4)若股利支付率為零,銷售凈利率提高6%,目標銷售額為4500萬元,需要籌集補充多少外部融資(保持其它財務比率不變)?

銷售增長率為12.5%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 [(1+增長率)/增長率]*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比率)

=100%-10%-1.125÷0.125×5%×70%=36%

外部融資=500*36%=180(萬元)

二、資產增長率

三、資本增長率(資本積累率)

❼ 為什麼那麼多的企業家年齡都大。。。,年輕的是不是很少啊

中國企業家全球最年輕 英國卡斯商學院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在全球大幅度跑贏大盤的上市公司中,45歲以下最年輕有為的前10名首席執行官(CEO)中,有8名是來自中國。是什麼原因使中國擁有那麼多的年輕企業家? 「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EO)最年輕。」 上個月,英國卡斯商學院(CassbusinessSchool)在一份全球少壯CEO榜單中得出上述結論。他們從2005年8月開始,對全世界主要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進行了連續52周的追蹤。 令他們感到吃驚的是,在全球大幅度跑贏大盤的上市公司中,45歲以下最年輕有為的前10名首席執行官(CEO)中,有8名是來自中國。 如果將這個排名放寬至50位,那麼45歲以下的CEO有近一半是來自中國。比如排名第一的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斌,年僅34歲;第二位是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40歲的總經理陳進;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39歲的總經理王晉定緊排其後…… 卡斯商學院隸屬倫敦城市大學,在英國《金融時報》2006年全球商學院100強中排名第47位。 主持本次研究的卡斯商學院學者NeilBeasley在報告中毫不掩飾自己的驚訝:「在項目一開始,我沒有想到中國CEO的表現如此強勁,會在年輕CEO中占據冠軍位置!」 傳統觀念里的「年齡等於智慧」在當今中國商界無法劃上等號。據卡斯商學院提供的數據顯示,上海證交所上市公司CEO的平均年齡只有47歲,而全球500強企業的CEO平均起始年齡在2004年為55歲,日本日經指數公司CEO的平均年齡則為62歲。 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早就令外界震驚,現在,又多了一項令人震驚的內容。英國人並沒有研究那些遠離股票市場的中國民營企業。在它們中間,年輕的CEO也比比皆是,他們是在短暫的中國經濟轉軌時期抓住了各種各樣的商業機會,或是從海外帶回了先進的管理經驗,但他們的機會來自於在中國缺少更成熟的競爭者。 時勢造英雄「我在國內的課堂上見到了很多年輕的CEO,而且他們的企業做得都相當不錯。」閻愛民說。他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在美國生活了20年,近幾年來他開始執教於中國的長江商學院,為中國的CEO和高級管理者上EMBA課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李秀娟也有同感。她從家鄉新加坡來到中國工作的這幾年,僅僅在小小的長三角地區,就已經看到了太多年輕有為的CEO.因此對於卡斯商學院的研究榜單,她並不感到驚訝。「榜單上的都是上市公司的CEO,其實中國還有很多民企卧虎藏龍,」李秀娟說,「那些CEO因為公司沒有上市所以不為人所知,但我覺得他們非常有潛能在未來做出大成績。」 全世界前50名少壯CEO裡面,中國就佔了23位。這說明什麼?中國的年輕CEO比外國同行更能幹?伊利集團董事長、38歲的潘剛認為,這並不能說明中國CEO的個人領導力比國外同行更出色。 胡潤富豪榜創始人胡潤也表示,歐美的企業一般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中國改革開放剛剛20多年,涌現出一批年輕的創業型CEO是必然的。 也正因為如此,在胡潤百富榜上,平均年齡是47.8歲。 換言之,中國經濟持續的高速成長,給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快速成長的平台。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整體環境的變化和市場化進程快如中國,在這里生存,管理者必須擁有迅速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各種不同的企業比如外資、國企、民企之間激烈的競爭和混戰,以及國外信息的進來和我們的企業管理者們走出國門,都使得他們的決策能力在短時間內得到大提高。」閻愛民教授說。 中國特殊的經濟發展階段,大大縮短了企業管理者學習曲線的時間跨度,使他們可以在職業生涯上迅速地躍升。閻愛民教授介紹說,現在歐美國家有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是觀察宏觀改革和企業微觀變化的天然實驗室,中國的CEO們都屬於「經驗壓縮」型的管理者。 「我覺得是時勢造英雄。」中歐教授李秀娟說,「中國是一個新興市場,新興的企業就比較多,肯定會造出一批管理者,45歲以下的這批人,在接觸面和成長背景上面還是有很大優勢,被市場催化出來,形成了這樣的一組人。」 觀念的差異在中國這一「天然實驗室」的背景下,中國年輕企業家的崛起也並非全靠機遇,其中很多人迅速地完成了市場的歷練過程。 很多人認為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是一個相當幸運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潘剛做市場那會兒,在火車上睡座位底下的經歷。 已逝的上海均瑤集團前總裁王均瑤在進入長江商學院時,正好碰上閻愛民教授面試。閻教授給他的面試分數打得很高。 「面試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不錯的管理者。」閻愛民說,「很年輕就從溫州打到上海,他去世以後,兩個弟弟也把企業做得非常好。他們確實有摸爬滾打的精神。」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卡斯商學院評選出的中國上市公司CEO多半出自國有企業。中國在1993年就出台了幹部年輕化的政策,為國家公務員限定了60歲(男)和55歲(女)的退休年齡。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在領導者仍然由行政任命產生的國有企業中,並沒有證據表明,年紀大的管理者比年輕人更有經營能力。相反,年輕人可能知識更新更快,也更願意接受市場經濟這一新事物。 選拔幹部的年齡限制,也反映了中國和歐美在「年齡」觀念上的差異。例如「五六十歲」的年齡,在美國可能是一個經驗豐富、體力充沛的事業黃金時期,如果因為年齡問題把一個60歲的CEO趕下台,在美國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在中國,一說到了五六十歲,政府官員也好、企業領導也好,基本上到了「強弩之末」,沒什麼上升空間了。 此外,選拔企業管理者機制的差別,也導致了中國CEO的年輕化。閻愛民發現國內很多學生都是讀完了高中讀大學、讀完大學接著讀研究生這么一個「校門到校門」的過程。但是美國人大學畢業以後,一般是直接去工作,少則三四年,多則五六年,然後再去讀研究生學位。 「畢業以後他們憑借著工作經驗、學歷再重新起步,到企業裡面做一個中層或中層以下員工去發展,在一個行當里慢慢耕耘,最後要爬到CEO的位置確實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閻愛民說。 期待「全天候飛行員」美聯儲前任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60歲的時候甚至還沒有進入職業高峰期。後來格老以80歲高齡退休,即使這樣,他似乎也沒有「領會」退休的概念。 中國少壯CEO占據主要席位,並不代表中國所有的行業的領導者都是年輕的。相反,「經驗」在很多行業非常寶貴,比如汽車製造業、金融業,爬到CEO的位置上可不是那麼容易。這些行業的經歷是不可以壓縮的,必須非常老到的、年齡大的人來擔當CEO重任。 年紀輕輕做上CEO固然令人羨慕,但有多少中國的CEO可以在這個位置上持續地做下去呢? 韋爾奇33歲成為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經理,44歲成為CEO,並在這個位置上待了二十年。在他的管理下,GE贏得了600%的收益增長。 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一個CEO像韋爾奇做得這么久、這么成功的。 拋開政策性的因素,中國的CEO們都是在某一個行當中做得比較深,但是橫向比較窄。閻愛民教授打了一個比喻,好像航空業中有的飛行員只能飛747,有的只能飛777,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飛機都能開的「全天候的飛行員」卻非常少。 蘋果電腦公司就是敢請來百事公司的CEO斯庫利做自己的CEO,中國有這樣跨行業駕馭的企業家么? 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在10年之內還看不到放緩的趨勢,但是這個經濟體最終會走向成熟,那個時候大批量製造黑馬的事情或許就不那麼容易了

❽ 內部控制指數是什麼

內部控制指數是結合國內上市公司實施內部控制體系的現狀,基於內部控制合規、報告、資產安全、經營、戰略五大目標的實現程度設計內部控制基本指數,同時將內部控制缺陷作為修正變數對內部控制基本指數進行修正,最終形成綜合反映上市公司內控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的內部控制指數。

內部控制指數由迪博公司基於時任財政部王軍副部長批準的全國重點會計科研課題——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設計出「迪博·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並於2011年8月在北京召開首次發布會,公布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水平的排名。

內部控制指數的意義:
內控指數及其成果的推廣研究將為上市公司投資者、債權人、管理層、監管部門、中介等做出投資決策、信貸決策、微觀管理決策、宏觀管理決策等提供難能可貴的直觀參考。為推動上市公司和中央企業的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❾ A股指數是什麼

我國目前使用的反映A股走勢的股票指數有幾十種之多,以下是比較常用的8個股票指數。
1.上證股票指數:
系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始發布。該股票指數的樣本為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掛牌的第二天納入股票指數的計算范圍。該股票指數的權數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與總股本並不一致,所以總股本較大的股票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就較大,上證指數常常就成為機構大戶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數的走勢與大部分股票的漲跌相背離。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的發布幾乎是和股票行情的變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國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
2.深圳綜合股票指數:
系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1991年4月3日為基期。該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與上證指數相同,其樣本為所有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權數為股票的總股本。由於以所有掛牌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其代表代表性非常廣泛,且它與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發布,它是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深圳股市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在前些年,由於深圳證券所的股票交投不如上海證交所那麼活躍,深圳證券交易所現已改變了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採用成份股指數,其中只有40隻股票入選並於1995年5月開始發布。現深圳證券交易所並存著兩個股票指數,一個是老指數深圳綜合指數,一個是現在的成份股指數,但從運行勢態來看,兩個指數間的區別並不是特別明顯。
3.滬深300指數

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滬深300指數於2005年4月8日正式發布。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300隻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數。滬深300指數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滬深300指數是滬深證券交易所第一次聯合發布的反映A股市場整體走勢的指數。它的推出,豐富了市場現有的指數體系,增加了一項用於觀察市場走勢的指標,有利於投資者全面把握市場運行狀況,也進一步為指數投資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4.中證100指數:
是從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挑選規模最大的10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大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於2006年5月29日正式發布指數。
5.上證180指數(又稱上證成份指數):
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原上證30指數進行了調整並更名而成的,其樣本股是在所有A股股票中抽取最具市場代表性的180種樣本股票,自2002年7月1日起正式發布。作為上證指數系列核心的上證180指數的編制方案,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反映上海證券市場的概貌和運行狀況、具有可操作性和投資性、能夠作為投資評價尺度及金融衍生產品基礎的基準指數。上證180指數的樣本股均是一些規模大、流動性好、行業代表性強的股票。該指數不僅在編制方法的科學性、成分選擇的代表性和成分的公開性上有所突破,同時也恢復和提升了成分指數的市場代表性,從而能更全面地反映股價的走勢。統計表明,上證180指數的流通市值佔到滬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額佔比也達到47%。
6.上證50指數:
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2004年1月2日正式發布。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上證50指數依據樣本穩定性和動態跟蹤相結合的原則,每半年調整一次成分股,調整時間與上證l80指數一致。特殊情況時也可能對樣本進行臨時調整。每次調整的比例一般情況不超過l0%.樣本調整設置緩沖區,排名在40名之前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在60名之前的老樣本優先保留。
7.深證100指數(又稱深證100總收益指數):
是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定位投資功能和代表多層次市場體系的指數。由深圳證券交易所委託深圳證券信息公司編制維護,此指數包含了深圳市場A股流通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躍的100隻成份股。深證100指數的成份股代表了深圳A股市場的核心優質資產,成長性強,估值水平低,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深證100指數是以深圳市場全部正常交易的股票(包括中小企業板)作為選樣范圍,選取100隻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成分股指數,並保證中小企業成份股數量不少於10隻,屬於描述深市多層次市場指數體系核心指數。深證100指數每半年調整一次,合理的調整幅度和科學的調整方法保證成份股普遍質地優良,盈利能力強,業績良好,不斷提高指數組合的投資價值。
8.上證紅利指數:
挑選在上證所上市的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50隻股票作為樣本,以反映上海證券市場高紅利股票的整體狀況和走勢。該指數是上證所繼成功推出上證180、上證50等指數後的又一次指數創新,是滿足市場需求、服務投資者的重要舉措。上證紅利指數是一個重要的特色指數,它不僅進一步完善了上證指數體系和指數結構,豐富指數品種,也為指數產品開發和金融工具創新創造了條件。多從股息率來看,以2005年年報公布的2006年股息數據可以看出,上證紅利指數的股息率遠高於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和深證100指數。今後隨著優質價值藍籌股的增多和證券市場的逐漸發展和成熟,上證紅利指數的股息率長期表現必然會與國際同類指數接軌,相對於其他主要指數而言,其股息率長期表現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❿ 中國股市四大指數指的分別是什麼

中國股市四大指數分別為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深證成份股指數、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

1、上海證券綜合指數: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2、深證成份股指數:深證成份股指數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一種成份股指數,是從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5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計算對象,並以流通股為權數計算得出的加權股價指數,綜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價走勢。深圳成分指數基點為1000點,1994年7月20日為基期。

3、中小板指數:中小板指數即中小企業板指數指從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交易的A股中選取的,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參考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狀況、發展潛力、行業代表性等因素後,按照緩沖區技術選取中小板100指數成份股。此後需要對入圍的股票進行排序選出成份股。

4、創業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就是以起始日為一個基準點,按照創業板所有股票的流通市值,一個一個計算當天的股價,再加權平均,與開板之日的「基準點」比較。

(10)中國上市公司企業家能力指數擴展閱讀:

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上市公司企業家能力指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炒股人均賺 瀏覽:158
金達萊環保新三板財富 瀏覽:652
林寧炒股席位 瀏覽:783
白雲機場股票價格預測 瀏覽:489
上市公司資產抵押貸款公告 瀏覽:262
新三板董秘資格考試考點精粹 瀏覽:952
科創板期待新突破 瀏覽:471
偉昊汽車新三板掛牌 瀏覽:160
上市公司租賃廠房證件要求 瀏覽:869
證券發行人和上市公司的區別 瀏覽:432
科創板第一次上市會議結果出爐 瀏覽:377
怎麼買昨日漲停板塊指數 瀏覽:341
新三板影視公司多少家 瀏覽:62
新三板股票以什麼開頭 瀏覽:300
紐什麼上市公司 瀏覽:555
新三板轉板需多長時間 瀏覽:771
安克創新新三板 瀏覽:214
a股價格最低的股票 瀏覽:178
新三板和新四板哪個級別高 瀏覽:764
階段炒股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