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外國文獻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外國文獻

發布時間:2021-11-28 11:44:46

『壹』 求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原因及對策開題報告中選題的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急)

《試論會計信息失真》開 題 報 告一、文獻綜述

現就關於會計信息失真的研究及相關文獻做一綜述,並對這些文獻做出簡要的評價。

1.李爽先生等主持關於會計報表粉飾問題研究

在李爽先生等主持編寫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會計報表粉飾問題研究》中,運用規范性方法,使用演繹的方法構建會計報表粉飾的基本理論,分析會計報表粉飾的防範和相關各方的法律責任。

⑴李爽先生等分析了我國會計報表粉飾的動因,主要包括:

國有企業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包括7個方面:

①獎金動機。
②確保職位動機。
③借款動機。
④納稅動機。
⑤推卸責任動機。
⑥隱瞞違法動機。
⑦政治動機。

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包括4個方面:

①股票發行和上市動機。
②配股動機。
③避免處罰動機。
④炒作股票動機。

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包括2個方面:

①納稅動機。
②利潤分配動機。

李爽先生等在分析了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的基礎上,從十二個方面分析了歷史會計報表粉飾方法及未來會計報表粉飾方法的三個方面,運用搏弈理論對會計報表粉飾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防範會計報表粉飾的方法,具體闡述了會計報表粉飾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

⑵會計報表粉飾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主體:

①會計報表粉飾的經濟後果與法律責任問題的出現。
②會計報表粉飾中的法律責任主體。

法律責任的認定及其認定機構

①企業管理當局法律責任的認定及認定機構。
②會計師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認定及認定機構。
③其他法律主體法律責任的認定及認定機構。

法律責任的種類:

①現行的規定。
②關於行政責任。
③關於刑事責任。
④關於民事責任。
⑤法律責任的分擔。
⑥法律責任的確定性與法律責任的嚴厲程度。

李爽先生等在大量研究之後針對杜絕粉飾會計報表,提供真實的會計資料,提出了相關政策的極具建設性、可操作性的建議,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啟發的意義。

綦好東先生關於會計舞弊的研究

綦好東先生在《會計舞弊的經濟學解釋》中從合約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角度對會計舞弊的產生機制,利益分享和成本分攤機制進行研究,認為會計舞弊實際上是相關自然人趨利行為的一種結果。應追究行為當事人的的民事和刑事責任,從依法治理、有效監管、預防、發現、追究(懲處)機制入手,規范公司管理當局、中介機構、大股東、政府行為;禁止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與咨詢業務連體,實行審計輪聘制。以期從根本上解決會計舞弊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3.薛祖雲博士關於會計信息管制的研究

薛祖雲博士在《會計信息市場與市場管制——關於會計信息管制的經濟學思考》中,應用經濟學的理論,從市場的觀點闡述會計信息的管制問題,為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提供一種新的思路。薛祖雲博士提出糾正市場失靈的辦法就是會計信息市場的管制,應以社會公平和市場效率的結合為目標。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對我國向國際慣例靠攏的會計改革具有推動和借鑒意義。

4.蔣燕輝先生關於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的研究

蔣燕輝先生在《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中,從內部監督系統和內部控制兩方面,對會計舞弊和腐敗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認為強化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是一項戰略性的規劃。建立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機制,是從源頭上預防、控制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違法經營及腐敗的一項重要舉措。

5.徐融、寸曉宏關於會計信息故意性違法失真防範的研究

徐融、寸曉宏在《會計信息故意性違法失真的防範》的文章中,從加強道德規范、加強法律約束、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加強對會計信息的監督和檢查、加大違法處罰力度和會計違法成本、營造會計人員「獨立」的格局等六個方面闡述了對故意性違法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的防範措施。是根治會計信息失真、杜絕弄虛作假和粉飾舞弊的有效方法。

6.葛志興先生關於會計信息供求質量特徵及矛盾的研究

葛志興先生在《會計信息供求質量特徵及其矛盾的協調思路》文章中,對會計信息需求質量和會計信息供給質量的闡述和分析,提出會計信息的供給與會計信息的需求在質量上是存在矛盾的。認為解決矛盾的基本協調思路是:改革會計系統內部結構、優化會計系統外部環境、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對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具有借鑒意義。

7.小結

以上是有關學者在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上的主要觀點,他們運用不同的方法總結會計信息失真的類型,分析揭示企業及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闡述根治的措施和方法。具有極強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二、選題的目的意義

我選的論文題目是《試論會計信息失真》。我之所以選這個題目是因為:近幾年來,連續不斷發生的由於會計舞弊而導致的財務丑聞,其直接結果是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使會計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會計信息的失真已成為危害嚴重的社會問題,並進而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重大難題。由會計誠信缺失,普遍的會計舞弊帶來的會計信息的失真,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面對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普遍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朱鎔基總理於2001年4月16日在視察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時,題寫了「不做假帳」的四字校訓。同年10月29日又在考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工作時,強調指出:「『不做假帳』是會計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准則,所有會計人員必須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准則,不做假帳,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表明了國家對此問題的重視和堅決杜絕治理的決心。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有關呼喚誠信,規范會計行為,不做假帳,加快提高財會人員的自身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探詢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等的呼聲越來越高,而GDP每年以8%的增長率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尤其需要規范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來反映企業經營發展的真實情況。為什麼一方面會計規范建設日臻規范,另一方面違規事件又屢禁不止呢?它的根本原因、表現手段有那些?有何危害?現行制度有何缺陷?解決的辦法和治理措施有那些?有關人員各自應承擔責任的明晰而具體的制度解釋和設定等等。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徹底治理和解決,對誠信的回歸,對經濟的持續增長,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國加入WTO 之後,對我國的改革開放是一種外在推動力,中國經濟由此跨進了經濟全球化的大門。經濟的全球化帶給財會人員一個嶄新的課題就是財務會計的國際化,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商業語言,必須全方位與國際慣例接軌,與國際會計准則趨同,盡快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財務會計信息誠信披露制度;找尋缺失已久的誠信,營造一個良好的會計環境,努力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水平,很好的發揮會計職能,有助於市場的有序運行,使會計工作上一個新水平,使會計真正起到促進社會進步和實現中國經濟騰飛的作用。

三、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共分為四部分,現就各部分所包涵的主要內容簡述如下:

1.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

由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分析。

2.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分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從國有企業的產權機制、會計管理體制、會計准則的執行、外部審計監督、內部控制制度、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等方面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3.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分析

就會計信息失真影響市場經濟的會計誠信和影響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來分析其造成的危害。

4.會計信息失真的結論和治理建議

⑴結論:經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決不僅僅是會計人員本身的問題造成的,也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我國會計信息失真,不單純是一個學術理論問題,抑惑是一個經濟問題,它更是一個需要從源頭上去治理腐敗的政治問題。

⑵治理建議
①加強誠信道德教育
②健全民事賠償制度,加大違法處罰的力度
③改革管理體制,推行會計委派制
④加強單位負責人的法律責任、加快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建設。
⑤加強營造會計人員「獨立」的格局,進一步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⑥加強中介組織管理和外部監督,推進有限合夥制事務所「二次改制」
⑦進一步改革、完善會計制度。
⑧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對經理人的激勵約束機制
⑨實施會計賬薄的監管,加快財務電算化建設

四、論文的實現計劃

1月31日至2月28日查閱文獻,3月1日至15日開題,3月18日至5月10日論文寫作,爭取4月25日前完成論文初稿。論文的關鍵在於拿出治理的可行措施。

五、參考文獻目錄

1. 李爽:《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會計報表粉飾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2. 吳安平、茹建英、張尚民:《權益信息失真查證實務》,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3. 李鋒:《淺談會計假帳的危害及對策》,《交通財會》,2003年第三期。

4. 徐融等:《會計信息故意性違法失真的防範》,《財務與會計》2000年第七期。

5. 葛志興:《會計信息供求質量特徵極其矛盾的協調思路》,《財務與會計》,2000年第四期。

6.吳景鋒等:《帳簿管理:會計監管的新思路—沈陽市實施會計帳簿監管的實踐》,《財務與 會計》,2000年第四期。

7.蔣燕輝:《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8.吳玲玲、王麗娟:《財務報告失真問題初探》,《交通財會》,2002年第七期。

9.王明珠、郭寶華、蔣文春:《損益信息失真查證實務》,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10.陳國軍:《淺談會計信息失真與誠信》,《交通財會》,2002年第八期。

11.王棣華:《從代理人理論看財務監督與會計監督的關系》,《財務與會計》,2000年第四期。

12.Robert W.Holthausen,Ross L.Watts, 「The Relevance of The Value 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Setting」, Working Paper, 2000

13.Sharma D.and Peta A.Stevenson, 1997, 「The Impact of Impending Corporate Failure on the incidence and Magnitude of 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Policy Changes」,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9

『貳』 能給我發一些會計信息失真的外文文獻嗎我也很急的!

摘 要: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較復雜,而非正式約束的軟化、正式約束的滯後和缺位、實施機制的不健全是其制度方面的原因,而會計中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則是其技術方面的原因。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必須從制度方面和技術方面努力。
關鍵詞:會計信息 失真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0)01 0080 02
會計的目標是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提供反映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信息,其本質在於決策有用性,即向有關利益關系人提供客觀、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於其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但在實際中,由於各種原因往往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致使信息使用者決策失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較復雜,筆者試從制度原因和技術性因素兩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 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經濟學認為,制度是一套行為規則,這些規則涉及社會、政治及經濟行為。制度由非正式約束、正式約束、實施機制三部分構成。有效的制度能降低市場中的不確定性,抑制機會主義行為,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制度為人們在廣泛的社會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它能為實現合作創造條件,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會計學是經濟學的分支,與會計相關的一些制度也同樣符合經濟學中的制度含義。
1. 非正式約束方面
非正式約束是人們在長期交往中無意識形成的行為規范。包括價值觀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風俗習性、意識形態等因素。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意識形態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而市場經濟需要的合作精神、誠實信用等價值觀念尚未建立起來,這樣對利己主義和機會主義就失去了道德的約束。
2. 正式約束方面
正式約束是指人們有意識創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包括政治規則、經濟規則和契約,以及由這一系列規則構成的一種等級結構。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會計環境的頻繁變動,使會計法規的建設明顯滯後,而且現行會計法中還殘留著不少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內容,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樣,在新舊法規之間就存在「真空帶」。具體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法》中的內容有的落後於經濟現實,有的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人員的雙重身份就無法實現;單位領導人如何對會計數據的合法性、真實性負責也不明確。
(2)會計准則體系不完善。只有制定科學、規范的會計准則,才能對企業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嚴格規范。1992年11月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已顯現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到目前為止,具體會計准則也只出台了八項,其中六項還只在上市公司中實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的經濟行為、新的經濟業務、新的市場工具不斷涌現,會計准則的缺位就使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帶有很大的彈性。
(3)會計法規之間不協調。基本會計准則與具體會計准則之間,具體會計准則與行業會計制度之間,會計准則與財務通則之間,會計准則與稅收制度之間都存在不協調甚至矛盾、沖突的地方。會計法規體系內部的不協調,必然會增大經營者、會計人員與監管部門、社會公眾之間的「博弈空間」,增加全社會的交易成本。
(4)會計工作社會監督體系不完善。社會監督主要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在我國由於注冊會計師自身業務水平有限,管理體制不合理,加之職業道德的淡化等原因,使得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很難保持「獨立性」,難以做到「客觀」、「公正」。
3.實施機制方面實施機制是制度構成中的關鍵一環。離開實施機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規則就形同虛設,「有法不依」比「無法可依」更壞。有效的實施機制應當是違規的成本大大高於違規收益。如果違規的預期收益大於違規的成本,那麼「理性人」就會選擇違規。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監督不力,使得會計舞弊被發現的機率很小,即使被發現,也只是罰款了事,很少有對當事人進行行政和刑事處分的。
二、 會計信息失真的技術性因素分析
會計中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技術性因素。不確定性是指事物發展結果有多種可能性。按經濟學的觀點,不確定性意味著在既定環境狀態下人們的主觀概率分布處於離散狀態。不確定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與概率事件相聯系,其出現的結果有穩定的概率。一是與概率無關,是一種沒有穩定概率的隨機事件。模糊性指在對事物進行判斷時所進行的「亦是亦非」抑或「似是而非」的不明確判斷。此時,對事物的性質,很難斷言其歸屬。無論是模糊性,還是不確定性,都是事物所固有的客觀屬性,它們都可以使得人們在認識事物時難於甚至不能作出准確、唯一的判斷。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同樣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加之會計處理原則和方法中也存在著不確定性,這樣,就造成會計工作中的種種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准則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措辭。在會計准則中使用最典型、最廣泛的是「極少可能」、「有可能」和「很有可能」。由於對事件發生概率的主觀判斷因人而異,因此,什麼情況算是「極少可能」,什麼算是「有可能」或者是「很有可能」,便成為影響會計選擇和會計處理方法的重要因素。
2.會計確認、計量中存在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會計活動歸結起來就是對經濟事項的確認、計量,並在此基礎上對事項的記錄、反映和控制。然而,會計確認和計量本身就存在著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如在資產的確認中,對商譽等無形資產的確認就很乏力;在固定資產核算中,殘值、折舊本質上是一種估算,況且由於存在著多種折舊方法,每一種方法對經營績效的評價都會有不同的影響。其他如外幣折算、合並會計報表、衍生金融工具計價等等,也都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
3.對未來事項認識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未來事項由於受現在和未來各種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響,它的發展變化也是模糊和不確定的。雖然人們努力探討各種預測方法,試圖盡可能准確地預測,但只要我們將會計預測結果與實際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就不難發現,其准確性是值得懷疑的。同時,會計本身是反應性的,導致會計信息與實際情況間存在「時滯」現象。
4.有關分析、評價方法的模糊性。人們在運用數學方法試圖精確地描述原本「模糊的」事物時,往往附上若干假設的前提,而這本身就是不確定的。如計算凈現金流量,以確定有價證券價格時貼現率的確定,也有若干不同標准,選用不同的貼現率,計算的結果會有很大的差異。又如財務比率分析從本質上講並不嚴謹,比率的選擇、比率的確切定義以及比率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判斷和假設的色彩。
三、 對策與建議
1.在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建設方面。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沒有會計人員的參與,虛假的會計數據就不可能產生,當前,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倫理及職業道德體系。要建立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以及發揮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作用,修訂和完善《會計法》,會計法是會計工作的根本大法,對其與新的經濟形勢不相適應的地方加以修訂,使之真正成為具體會計准則的准則,加快具體會計准則的研究和出台步伐,以盡早形成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並體現中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特點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對企業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嚴格規范。要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完善現有的注冊會計師組織管理體制,建立按企業機制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特點運行的新的會計師事務所體系,從制度上保證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公正性。要對企業會計行為實施嚴格監管,加大抽查面,以增大舞弊被發現的機率,對舞弊的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應給予嚴厲處罰,通過實施增大違規風險和違規成本的制度來引導、規范企業行為。
2.對於不確定性與模糊性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由於這種失真是一種技術性的失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正確認識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在定性的認識到不確定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會計信息的提供者與使用者應該客觀地看待會計信息對我們評價、決策的作用,從定量的角度來說,對於模糊性,我們可以採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進行處理。要規范會計准則的制訂,加強會計制度的建設,在制訂會計准則時,應盡量規范不確定性措辭的使用,可以給出相對確定的概率數值范圍,以利於減少主觀判斷上的差異,並協調國際會計差異。要加強會計理論研究,盡可能完善會計假設,規范會計基本概念,修正會計要素,根據新的社會經濟條件,發展會計確認與計量理論。要拓展財務報告,充實會計信息,通過財務報表以外的其他報告形式,揭示更多的「分析性信息」,以更加客觀充分地反映由於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引起的信息混淆。

『叄』 關於淺析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 問題的論文誰有,可以給我發一份不

你這篇中國知網也好,
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論文寫作方法===========================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肆』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畢業論文怎麼寫

首先抄,這個選題內容很襲老了,不建議寫。如果非要寫這個題目,可以分幾部分來寫
第一部分,緒論(或者引言、導言都可以),這部分內容可以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現狀、研究方法等內容
第二部分,會計信息失真的概述,這部分可以介紹一些相關的概念、理論等內容為後面的內容做理論鋪墊
第三部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及成因,這部分內容可以寫目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比如存在哪些問題(可以通過數據統計來反映),然後針對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第四部分,針對上一部分發現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第五部分,總結全文給出結論。
不知道你是本科、碩士還是其他論文,思路僅供參考!

『伍』 求會計信息失真相關外文文獻及譯文~~急求~~

你好!
這是我在書上看到的 不知道全不全面
如果還要修改就用網路消息發給我 我再加已修改

謝謝

摘 要: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較復雜,而非正式約束的軟化、正式約束的滯後和缺位、實施機制的不健全是其制度方面的原因,而會計中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則是其技術方面的原因。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必須從制度方面和技術方面努力。
關鍵詞:會計信息 失真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0)01 0080 02
會計的目標是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提供反映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信息,其本質在於決策有用性,即向有關利益關系人提供客觀、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於其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但在實際中,由於各種原因往往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致使信息使用者決策失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較復雜,筆者試從制度原因和技術性因素兩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 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經濟學認為,制度是一套行為規則,這些規則涉及社會、政治及經濟行為。制度由非正式約束、正式約束、實施機制三部分構成。有效的制度能降低市場中的不確定性,抑制機會主義行為,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制度為人們在廣泛的社會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它能為實現合作創造條件,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會計學是經濟學的分支,與會計相關的一些制度也同樣符合經濟學中的制度含義。
1. 非正式約束方面
非正式約束是人們在長期交往中無意識形成的行為規范。包括價值觀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風俗習性、意識形態等因素。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意識形態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而市場經濟需要的合作精神、誠實信用等價值觀念尚未建立起來,這樣對利己主義和機會主義就失去了道德的約束。
2. 正式約束方面
正式約束是指人們有意識創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包括政治規則、經濟規則和契約,以及由這一系列規則構成的一種等級結構。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會計環境的頻繁變動,使會計法規的建設明顯滯後,而且現行會計法中還殘留著不少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內容,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樣,在新舊法規之間就存在「真空帶」。具體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法》中的內容有的落後於經濟現實,有的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人員的雙重身份就無法實現;單位領導人如何對會計數據的合法性、真實性負責也不明確。
(2)會計准則體系不完善。只有制定科學、規范的會計准則,才能對企業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嚴格規范。1992年11月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已顯現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到目前為止,具體會計准則也只出台了八項,其中六項還只在上市公司中實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的經濟行為、新的經濟業務、新的市場工具不斷涌現,會計准則的缺位就使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帶有很大的彈性。
(3)會計法規之間不協調。基本會計准則與具體會計准則之間,具體會計准則與行業會計制度之間,會計准則與財務通則之間,會計准則與稅收制度之間都存在不協調甚至矛盾、沖突的地方。會計法規體系內部的不協調,必然會增大經營者、會計人員與監管部門、社會公眾之間的「博弈空間」,增加全社會的交易成本。
(4)會計工作社會監督體系不完善。社會監督主要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在我國由於注冊會計師自身業務水平有限,管理體制不合理,加之職業道德的淡化等原因,使得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很難保持「獨立性」,難以做到「客觀」、「公正」。
3.實施機制方面實施機制是制度構成中的關鍵一環。離開實施機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規則就形同虛設,「有法不依」比「無法可依」更壞。有效的實施機制應當是違規的成本大大高於違規收益。如果違規的預期收益大於違規的成本,那麼「理性人」就會選擇違規。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監督不力,使得會計舞弊被發現的機率很小,即使被發現,也只是罰款了事,很少有對當事人進行行政和刑事處分的。
二、 會計信息失真的技術性因素分析
會計中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技術性因素。不確定性是指事物發展結果有多種可能性。按經濟學的觀點,不確定性意味著在既定環境狀態下人們的主觀概率分布處於離散狀態。不確定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與概率事件相聯系,其出現的結果有穩定的概率。一是與概率無關,是一種沒有穩定概率的隨機事件。模糊性指在對事物進行判斷時所進行的「亦是亦非」抑或「似是而非」的不明確判斷。此時,對事物的性質,很難斷言其歸屬。無論是模糊性,還是不確定性,都是事物所固有的客觀屬性,它們都可以使得人們在認識事物時難於甚至不能作出准確、唯一的判斷。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同樣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加之會計處理原則和方法中也存在著不確定性,這樣,就造成會計工作中的種種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准則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措辭。在會計准則中使用最典型、最廣泛的是「極少可能」、「有可能」和「很有可能」。由於對事件發生概率的主觀判斷因人而異,因此,什麼情況算是「極少可能」,什麼算是「有可能」或者是「很有可能」,便成為影響會計選擇和會計處理方法的重要因素。
2.會計確認、計量中存在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會計活動歸結起來就是對經濟事項的確認、計量,並在此基礎上對事項的記錄、反映和控制。然而,會計確認和計量本身就存在著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如在資產的確認中,對商譽等無形資產的確認就很乏力;在固定資產核算中,殘值、折舊本質上是一種估算,況且由於存在著多種折舊方法,每一種方法對經營績效的評價都會有不同的影響。其他如外幣折算、合並會計報表、衍生金融工具計價等等,也都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
3.對未來事項認識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未來事項由於受現在和未來各種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響,它的發展變化也是模糊和不確定的。雖然人們努力探討各種預測方法,試圖盡可能准確地預測,但只要我們將會計預測結果與實際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就不難發現,其准確性是值得懷疑的。同時,會計本身是反應性的,導致會計信息與實際情況間存在「時滯」現象。
4.有關分析、評價方法的模糊性。人們在運用數學方法試圖精確地描述原本「模糊的」事物時,往往附上若干假設的前提,而這本身就是不確定的。如計算凈現金流量,以確定有價證券價格時貼現率的確定,也有若干不同標准,選用不同的貼現率,計算的結果會有很大的差異。又如財務比率分析從本質上講並不嚴謹,比率的選擇、比率的確切定義以及比率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判斷和假設的色彩。
三、 對策與建議
1.在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建設方面。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沒有會計人員的參與,虛假的會計數據就不可能產生,當前,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倫理及職業道德體系。要建立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以及發揮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作用,修訂和完善《會計法》,會計法是會計工作的根本大法,對其與新的經濟形勢不相適應的地方加以修訂,使之真正成為具體會計准則的准則,加快具體會計准則的研究和出台步伐,以盡早形成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並體現中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特點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對企業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嚴格規范。要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完善現有的注冊會計師組織管理體制,建立按企業機制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特點運行的新的會計師事務所體系,從制度上保證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公正性。要對企業會計行為實施嚴格監管,加大抽查面,以增大舞弊被發現的機率,對舞弊的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應給予嚴厲處罰,通過實施增大違規風險和違規成本的制度來引導、規范企業行為。
2.對於不確定性與模糊性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由於這種失真是一種技術性的失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正確認識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在定性的認識到不確定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會計信息的提供者與使用者應該客觀地看待會計信息對我們評價、決策的作用,從定量的角度來說,對於模糊性,我們可以採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進行處理。要規范會計准則的制訂,加強會計制度的建設,在制訂會計准則時,應盡量規范不確定性措辭的使用,可以給出相對確定的概率數值范圍,以利於減少主觀判斷上的差異,並協調國際會計差異。要加強會計理論研究,盡可能完善會計假設,規范會計基本概念,修正會計要素,根據新的社會經濟條件,發展會計確認與計量理論。要拓展財務報告,充實會計信息,通過財務報表以外的其他報告形式,揭示更多的「分析性信息」,以更加客觀充分地反映由於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引起的信息混淆。

『陸』 求會計信息失真方面的參考文獻,急~~~~~~~~~~~~~~~~~~~~~~~~~~~~~~~~~~

以下資料可供參考,詳情已經發消息給你。

1. 會計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 被引次數:36次
雷又生 耿廣猛 王秋紅 蔡報純 文獻來自:會計研究 2004年 第04期
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從道德角度來看 ,表現為部分會計行為者道德淪喪 ,有法不依 ,進而違法犯罪 ... 會計信息失真具有了宏觀背景環境。反過來 ,虛假的會計信息又會進一步助長虛偽的歪風 ,削弱了原本薄弱的社會倫理道德體系2 ...
2. 會計信息失真為什麼會愈演愈烈 被引次數:25次
李君 文獻來自:稅務與經濟 2000年 第03期
關於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我國在 80年代就已展開過討論 ,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呢 ?這與人們對什麼是會計信息失真、它的危害、它產生的深層根源等認識不足有關 ,本文力圖在這些方面作些探討 ,並研究相應的治理對策。 ... 一、會計信息失真及其危害所謂會計信息失真就是會計帳簿和報表披露的信息與真實情況不符 ...
3. 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 被引次數:14次
楊東海 文獻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2年 第09期
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經濟後果性亦日益顯現 .最近美國安然、世界通訊、施樂等大公司接連爆出會計造假丑聞 ,已經成為近期全球的焦點 ... 人們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關注 ,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會計范疇而演變為一個倍受關注的社會問題 ...
4. 會計信息失真與會計委派制 被引次數:6次
夏亞芬 文獻來自:會計之友 2001年 第07期
一、會計信息失真造假原因分析 供虛假片面的會計資料,其目的雖多種多樣,諸如偷逃稅款、私設小金庫、迎合上級和有關部門貪污挪用等,但不外乎以下幾種:隱瞞利潤,以減少稅負 ...
5. 會計信息失真探討 被引次數:10次
陳斌 文獻來自:財會研究 2002年 第02期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會計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我國會計制度的制定,政府可以說是唯一主體,其它利益相關主體的作用極為有限,會計制度的制定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這樣會計制度更多地偏向於政府的利益,而一定上程度上犧 ...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目前在我國比較嚴重。 ...
6. 如何治理會計信息失真 被引次數:5次
朱平華 程傳玉 文獻來自:會計之友 2002年 第08期
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不僅曾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下面就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與原因以及治理對策,進行一個比較全面的分析和探討。 一、會計信息失莫已成為一大社會公窖 某些部門、企業或個人 ...
7. 會計信息失真及防範 被引次數:11次
孫麗虹 文獻來自: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1999年 第03期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比較嚴重。會計信息失真具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成本費用核算失實。即企業受利益機制驅動,利用現代財務會計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把成本費用作為調節利潤的主要手段。在成本費用發生的確認 ...
8. 會計信息失真及防治措施 被引次數:6次
張海 文獻來自:財會研究 2002年 第10期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會計信息失真,不僅使會計工作所反映的監督職能無法得以有效實現,而且還嚴重削弱財務管理在國家、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最終影響單位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其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導 ...
9. 會計信息失真探析 被引次數:2次
劉紅梅 文獻來自:經濟師 2004年 第01期
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卻大量存在 ,以銀廣廈為代表的重大會計舞弊案 ,使證券市場頻頻遭遇「地雷」 ,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甚至已經到了使中小投資者難以忍受的地步。上市公司由會計舞弊導致的誠信?...
10.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剖析 被引次數:5次
李姝 文獻來自: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2年 第04期
我國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中仍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從中農信倒閉到株洲有色巨虧 ,從瓊民源停牌到渤海集團受罰 ,從中創集團、海南發展銀行被接管到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的關閉 ,都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柒』 求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方面的外文文獻

外文文獻偶就不知道了,不過例子你倒是能在網上找到的,著名的"安然"事件,應該能給你找資料的啟發。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鑒於該案的影響之大,一定會有專門的人為此著書立說的。

『捌』 有關會計失真的外國參考文獻(要英文的,最好就近幾年的)

這是我在書上看到的 不知道全不全面
如果還要修改就用網路消息發給我 我再加已修改
謝謝

摘 要: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較復雜,而非正式約束的軟化、正式約束的滯後和缺位、實施機制的不健全是其制度方面的原因,而會計中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則是其技術方面的原因。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必須從制度方面和技術方面努力。
關鍵詞:會計信息 失真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0)01 0080 02
會計的目標是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提供反映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信息,其本質在於決策有用性,即向有關利益關系人提供客觀、公正和有用的信息,以利於其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但在實際中,由於各種原因往往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致使信息使用者決策失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較復雜,筆者試從制度原因和技術性因素兩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 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經濟學認為,制度是一套行為規則,這些規則涉及社會、政治及經濟行為。制度由非正式約束、正式約束、實施機制三部分構成。有效的制度能降低市場中的不確定性,抑制機會主義行為,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制度為人們在廣泛的社會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它能為實現合作創造條件,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會計學是經濟學的分支,與會計相關的一些制度也同樣符合經濟學中的制度含義。
1. 非正式約束方面
非正式約束是人們在長期交往中無意識形成的行為規范。包括價值觀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風俗習性、意識形態等因素。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意識形態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而市場經濟需要的合作精神、誠實信用等價值觀念尚未建立起來,這樣對利己主義和機會主義就失去了道德的約束。
2. 正式約束方面
正式約束是指人們有意識創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包括政治規則、經濟規則和契約,以及由這一系列規則構成的一種等級結構。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會計環境的頻繁變動,使會計法規的建設明顯滯後,而且現行會計法中還殘留著不少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內容,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樣,在新舊法規之間就存在「真空帶」。具體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法》中的內容有的落後於經濟現實,有的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人員的雙重身份就無法實現;單位領導人如何對會計數據的合法性、真實性負責也不明確。
(2)會計准則體系不完善。只有制定科學、規范的會計准則,才能對企業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嚴格規范。1992年11月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已顯現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到目前為止,具體會計准則也只出台了八項,其中六項還只在上市公司中實施。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的經濟行為、新的經濟業務、新的市場工具不斷涌現,會計准則的缺位就使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帶有很大的彈性。
(3)會計法規之間不協調。基本會計准則與具體會計准則之間,具體會計准則與行業會計制度之間,會計准則與財務通則之間,會計准則與稅收制度之間都存在不協調甚至矛盾、沖突的地方。會計法規體系內部的不協調,必然會增大經營者、會計人員與監管部門、社會公眾之間的「博弈空間」,增加全社會的交易成本。
(4)會計工作社會監督體系不完善。社會監督主要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在我國由於注冊會計師自身業務水平有限,管理體制不合理,加之職業道德的淡化等原因,使得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很難保持「獨立性」,難以做到「客觀」、「公正」。
3.實施機制方面實施機制是制度構成中的關鍵一環。離開實施機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規則就形同虛設,「有法不依」比「無法可依」更壞。有效的實施機制應當是違規的成本大大高於違規收益。如果違規的預期收益大於違規的成本,那麼「理性人」就會選擇違規。由於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監督不力,使得會計舞弊被發現的機率很小,即使被發現,也只是罰款了事,很少有對當事人進行行政和刑事處分的。
二、 會計信息失真的技術性因素分析
會計中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技術性因素。不確定性是指事物發展結果有多種可能性。按經濟學的觀點,不確定性意味著在既定環境狀態下人們的主觀概率分布處於離散狀態。不確定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與概率事件相聯系,其出現的結果有穩定的概率。一是與概率無關,是一種沒有穩定概率的隨機事件。模糊性指在對事物進行判斷時所進行的「亦是亦非」抑或「似是而非」的不明確判斷。此時,對事物的性質,很難斷言其歸屬。無論是模糊性,還是不確定性,都是事物所固有的客觀屬性,它們都可以使得人們在認識事物時難於甚至不能作出准確、唯一的判斷。在經濟活動過程中同樣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加之會計處理原則和方法中也存在著不確定性,這樣,就造成會計工作中的種種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准則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措辭。在會計准則中使用最典型、最廣泛的是「極少可能」、「有可能」和「很有可能」。由於對事件發生概率的主觀判斷因人而異,因此,什麼情況算是「極少可能」,什麼算是「有可能」或者是「很有可能」,便成為影響會計選擇和會計處理方法的重要因素。
2.會計確認、計量中存在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會計活動歸結起來就是對經濟事項的確認、計量,並在此基礎上對事項的記錄、反映和控制。然而,會計確認和計量本身就存在著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如在資產的確認中,對商譽等無形資產的確認就很乏力;在固定資產核算中,殘值、折舊本質上是一種估算,況且由於存在著多種折舊方法,每一種方法對經營績效的評價都會有不同的影響。其他如外幣折算、合並會計報表、衍生金融工具計價等等,也都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
3.對未來事項認識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未來事項由於受現在和未來各種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響,它的發展變化也是模糊和不確定的。雖然人們努力探討各種預測方法,試圖盡可能准確地預測,但只要我們將會計預測結果與實際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就不難發現,其准確性是值得懷疑的。同時,會計本身是反應性的,導致會計信息與實際情況間存在「時滯」現象。
4.有關分析、評價方法的模糊性。人們在運用數學方法試圖精確地描述原本「模糊的」事物時,往往附上若干假設的前提,而這本身就是不確定的。如計算凈現金流量,以確定有價證券價格時貼現率的確定,也有若干不同標准,選用不同的貼現率,計算的結果會有很大的差異。又如財務比率分析從本質上講並不嚴謹,比率的選擇、比率的確切定義以及比率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帶有判斷和假設的色彩。
三、 對策與建議
1.在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制度建設方面。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沒有會計人員的參與,虛假的會計數據就不可能產生,當前,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倫理及職業道德體系。要建立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以及發揮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作用,修訂和完善《會計法》,會計法是會計工作的根本大法,對其與新的經濟形勢不相適應的地方加以修訂,使之真正成為具體會計准則的准則,加快具體會計准則的研究和出台步伐,以盡早形成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並體現中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特點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對企業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嚴格規范。要大力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完善現有的注冊會計師組織管理體制,建立按企業機制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特點運行的新的會計師事務所體系,從制度上保證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公正性。要對企業會計行為實施嚴格監管,加大抽查面,以增大舞弊被發現的機率,對舞弊的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應給予嚴厲處罰,通過實施增大違規風險和違規成本的制度來引導、規范企業行為。
2.對於不確定性與模糊性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由於這種失真是一種技術性的失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正確認識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在定性的認識到不確定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會計信息的提供者與使用者應該客觀地看待會計信息對我們評價、決策的作用,從定量的角度來說,對於模糊性,我們可以採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進行處理。要規范會計准則的制訂,加強會計制度的建設,在制訂會計准則時,應盡量規范不確定性措辭的使用,可以給出相對確定的概率數值范圍,以利於減少主觀判斷上的差異,並協調國際會計差異。要加強會計理論研究,盡可能完善會計假設,規范會計基本概念,修正會計要素,根據新的社會經濟條件,發展會計確認與計量理論。要拓展財務報告,充實會計信息,通過財務報表以外的其他報告形式,揭示更多的「分析性信息」,以更加客觀充分地反映由於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引起的信息混淆。

『玖』 會計信息失真參考文獻

[2] 石晶晶.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 河南大學, 2010 [3] 韓淑珍. 倫理學視角的會計信息失真分析[D]. 西安理工大學, 2010 [4] 梁良.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D]. 廈門大學, 2002 [5] 高振立.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D].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2 [6] 張書浩. 基於實證數據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研究[D]. 天津財經學院, 2004 [7] 王元章. 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D]. 東北農業大學, 2003 [8] 吳泵. 會計的社會責任若干問題研究[D].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06 [9] 張斗. 試論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及對策[D]. 西南財經大學, 2000 [10] 趙瑋, 鍾文靜.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有關問題探討[A]. 對外經貿財會論文選第十五輯[C], 2003 [11] 李正剛, 李長生. 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和防範[J]. 對外經貿財會, 1996, (08) [12] 弓玲香, 張小拴, 趙媛. 根治會計信息失真之我見[J]. 山西統計, 1997, (06) [13] 廖洪玉. 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思考[J]. 成都行政學院學報, 1999, (06) [14] 石李芬. 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J]. 上海企業, 2000, (11) [15] 王曉梅.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溯源[J]. 滁州師專學報, 2001, (04) [16] 宋艷. 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 (02) [17] 徐雪霞. 從國有企業產權制度看會計信息失真及治理[J]. 武漢科技學院學報, 2001, (01) [18] 崔俊生, 邵桂蘭. 整治會計信息失真 提高會計工作質量[J]. 黑河學刊, 2002, (02)

『拾』 急求會計監督外國文獻原文,要有外國作者和出版社,謝謝

[1] 李美雲. 會計信息法律問題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2,(01) . [2] 向銳. 會計監管問題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2,(01) . [3] 謝玲琴. 會計監管法律制度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6,(12) . [4] 柳建啟.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法律監管機制的反思與重構[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7,(04) . [5] 何偉. 論會計監管權的正當性與法律定位[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7,(04) . [6] 高啟東. 會計信息失真的法律規制探討[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7,(04) . [7] 張鴻. 會計師執業法律規制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4,(04) . [8] 何進華.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4,(02) . [9] 董仁周. 會計假帳法律治理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3,(02) . [10] 王淼. 論完善公司內部財務監督機制的法律問題[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2,(02) . http://www.epa.gov/opptintr/acctg/ http://www.environment-agency.gov.uk/business/444251/444754/24/?version=1&lang=_e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外國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一次多長時間 瀏覽:164
如何對開戶炒股的人負責 瀏覽:572
新三板申報文件董監高 瀏覽:281
美元美股黃金交易時間 瀏覽:833
上海鉅成集團上市公司 瀏覽:329
佛塑科技這個股票怎麼樣 瀏覽:458
生產cpr的上市公司 瀏覽:459
力合股份逆勢漲停 瀏覽:990
科創板第一支股票申購 瀏覽:202
炒股有沒有交易記錄 瀏覽:93
李修遠教人炒股票 瀏覽:444
超過百股漲停 瀏覽:439
分配派息股票價格低 瀏覽:42
老公要把房子抵押貸款來炒股 瀏覽:75
炒股配資的優服務 瀏覽:529
模擬炒股大賽軟體都有哪些 瀏覽:969
炒股為什麼要好幾個手機卡 瀏覽:331
分析大恆科技市盈率 瀏覽:547
小米平板支持炒股 瀏覽:517
中國保健相關上市公司 瀏覽:377